功能要求:
1.每个通道的宽度≥1100mm;
2.非接触式的快速识别粘贴在流通资料上的 RFID 标签;
3.对图书馆内的印刷品、视听出版物、CD 及 DVD 等流通资料进行安全扫描操作不损坏粘贴在流通资料中的磁性介质的资料;
4.设备系统需具有高侦测性能,能够进行三维监测,无误报,无漏报。
5.具有音频和视觉报警信号,且信号源可设置,报警音量可调控;
6.多通道安全检测门具备单通道独立报警和提示功能;
7.具备流量计数功能,可统计人流量和报警图书信息,方便汇总分析,数据可重置;
8.系统设备需通过简单的硬件转换即可升级,紧跟最新技术发展;
9.人员流量统计:支持对进出读者人次的双向统计,进、出读者人次计数正确;
10.可以对图书馆内的印刷品、视听出版物、CD及DVD等流通文献进行安全扫描操作,不能损坏粘贴在流通文献中的磁性介质;
11.可以通过以太网上报人流量和报警图书信息,方便系统统计。
图书馆通道管理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通道门禁主控制器、闸机以及网络通信设备构成。系统的运行依托于图书馆内局域网,通讯协议采用TCP/IP,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一、图书馆门禁摆闸通道系统架构:
摆闸通道系统
所有登记的借阅者各项信息都将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持卡人在闸机上刷卡,通道门禁摆闸系统会自动鉴别刷卡人身份信息,合法持卡人顺利通过通道并将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非法读者予以禁行。通道门禁摆闸系统可以管理多个场馆,每个场地配备多个通道门禁控制器,每个控制器管辖本地的一个通道,主控制器上存有合法持卡人的信息镜像,可实现脱机操作。
二、图书馆门禁摆闸系统功能
1、身份识别
系统能够准确识别持卡人身份,确定其是否有通过的权限,持卡人在摆闸上刷卡验证有效后,摆闸闸门打开通行,否则禁止通行。
2、报警功能
外来人员或其他无权限人员通过通道时,摆闸通道会发出声光报警,提示管理人员,同时抓拍影像资料。
3、参数设置
图书馆通道管理系统能进行灵活的参数设置和运行模式设置,如有效卡的通过时间、正常模式、免检模式、紧急通行模式等。
4、信息统计
系统与图书馆局域网连接,记录每次通行信息且可按照读者类别、部门、通行日期、时间等各种属性形成统计报表。
5、拓展功能
系统摆闸主控模块采用开放式技术,内含CPU、内存、显示芯片、多路输入、输出端口、串口、打印机接口等,能够轻松实现功能增加与软件升级。系统扩展性好,能够实现与校园一卡通对接。
最近来到上海图书馆的读者可以试用一项新功能——“扫一扫”手机借书。上海图书馆完成了手机借书公测平台开发,读者在上图书刊外借室书架上拿起任何一本书,用已绑定上海图书馆读者证的手机扫描上海图书馆馆藏条码,就能成功外借该书,不用再通过摆放在固定地点的自助机器借书。这意味着上图在多年来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推行“移动优先”的服务理念下,如今,读者通过手机已能实现几乎所有图书馆大众功能——它既是一张可以刷进图书馆门禁系统的读者证,也能完成借书、续借、检索、电子书阅读、向馆员提问、预订活动门票等各种服务。
“扫一扫”借书意味着什么?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设想了一个场景,读者在书架前浏览,发现心仪的书,掏出手机,扫一扫条码,就完成了借阅,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要走到安放在固定位置的自助机器旁进行扫码。“读者背上一个书袋,借一本书就放进去,然后移步到下一个书架,完成所有借阅以后,轻松通过门禁,回家。”在这样的场景设想下,上图为首批体验手机借书的读者准备了一个布袋作为礼物,“这也是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我们送上的一份读书礼物”。
通过门禁——看起来是一个不起眼的步骤,恰恰是手机借书的一个关键技术点。去年8月15日,上海图书馆与上海阿法迪智能标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推出手机借书小试公测,对2400余册外语图书外借服务进行测试。截至去年底,在4个半月中这2400余册图书馆被940人次用手机外借了1941册。一方面表明,读者接受手机借书这项新生事物,另一方面,公测中也未发生重大的技术故障。因此,目前开始的中试公测将借阅范围扩展到了上图所有可供外借的50万册书刊。阿法迪智能标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张良元介绍,手机借书中试公测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主要有三,其一是开发涉及到图书馆流通系统中多家公司软硬件产品,在原有服务链上进行多方协作同步改造;其二是中试范围是50万册书刊,借阅高峰时所产生的数据,对外借室门禁的压力将成指数级增长;其三,上海图书馆开架流通是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下的全市“一卡通”流通,手机借书中试公测不能影响二百多家分馆的流通服务。
“具体来说,手机借书并不改变目前施行的借阅方式,包括老年人更习惯的传统借书和已经被广泛接受的通过自助机器借书。这就意味着新的技术不能影响目前的技术模式。我们通过对RFID(射频识别)标签的细微调整,让门禁系统增加了对手机借书的识别。需要解决的是,图书流通高峰时间,读者同时手机借书造成对系统流量的压力以及门禁系统识别的速度压力。”上图读者服务中心副主任金红亚介绍,为解决门禁压力问题,曾有一个方案是设置2米长的门禁通道,以延长读者通过时间的方式,缓解门禁识别压力。“但对读者来说,这肯定会造成一定不便,我们最终否决了这个方案,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这个问题。”
手机借书公测平台的推出,打通了手机二维码读者证和手机借书间的业务链。周德明说,对读者来说,这是借书体验的改善,对图书馆来说,也将有效节省流通服务成本。特别是在未来的上海图书馆东馆,以藏借阅一体为目标,没有阅览区与借书区之分,在广阔的图书馆空间,读者既可以进行阅览活动,又可以直接借书,“假如还是以自助机器和人工服务为模式,要设置多少台机器和服务点呢?手机借书实际上就是把图书馆的外借点从多个扩展到无数个,图书馆排队借书的场景将一去不复返。”
目前,上海图书馆活跃读者(过去一年有借阅记录)80余万,手机通过微信公众号绑定上海图书馆读书证的读者超过30万。“预计手机借书功能的推出,将让更多人用手机绑定读书证,从而使得我们通过手机提供的阅读服务、推送的阅读内容,惠及更大人群。”周德明说。
据悉,上海图书馆推出的手机借书服务为全国首家,上海多家区级图书馆已前往“取经”。未来,或许可以期待,在上海公共图书馆系统全面实现手机借书服务。而对建设中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来说,智能化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手机借书是优化服务方案的其中一项。目前,上图东馆已建起地上6层,预计年中结构封顶。东馆定位为面向公众的图书馆,建成后将与目前上图淮海中路馆舍形成大众与专业服务的不同定位分工。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上海图书馆提供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5月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林铮 李施雨)“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曾经也是孩子,站在儿童视角我们看到,孩子和学校图书馆之间隔着借阅系统、门禁系统、借书本数限制、还书时间限制,即便是统一采购的套书也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如此种种‘门槛’让校园图书馆变得门难进、书难借!”
直面“难点”、找准“痛点”、倾听“槽点”、做出“亮点”,龙外集团和美小学为了破除孩子们望书兴叹、敬而远之的“门槛”,在特色“读物管理”活动中,为孩子们打造了一间“三无”图书馆——无门禁系统、无借阅系统、无专职图书管理员——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无门槛、无障碍的自由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可以主动阅读、享受阅读,沉浸在阅读中。“我们希望,每个孩子的阅读都能像呼吸一样自然,每个孩子都能在书籍的海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间“三无”图书馆不仅为孩子们打造了一间被教室包围、与学生距离最近的图书馆,在无声中将开放、共享、信任的阅读态度传递给了每一个学生;还在图书馆内开辟了家长阅读区,旨在让亲子阅读增进家长和学生的感情,培养家庭学习氛围。
事实证明,“三无”图书馆的设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合理利用空间,在教学楼的每个楼层都设置了“书吧”作为图书馆分馆,最大程度实现了学生阅读区域的延伸。书籍随手可取、随处可看已经成为日常,不管是开放的图书馆、楼层的书吧、还是班级的图书角、校门处的小书屋都已成为了孩子们的阅读天地。
为了解决“采购的图书孩子不爱看”这一问题,和美图书馆从满足孩子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出发,直面“难点”,推出了壕气满满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放权给孩子们自己选书单——学生在书店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可以用随手拍的形式将图书封面发给老师,或者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填写想看的书单,一周后,孩子们便可以在图书馆内找到自己喜爱的图书啦,学校还为每个孩子贴上了印有他们名字的推荐卡。
推荐卡上的年级与名字不仅仅是一个记号,更代表了一种联结与传承,这些书籍在不同班级、年级之间流动,就此连成一个圈。期许、祝福、惊喜也跟随图书在其中流动起来,使知识美好生动的传播,让人与人间的联结传递,这一举措赢得了孩子和家长们的高度认可和欢迎。
(原标题《这家学校竟然有座“三无”图书馆,家长孩子都称赞》)来源:深圳特区报